相关人士指出,网上流传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地28个试点,其实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试点。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中西部地区的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上述四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但在技术路线、操作系统、投放路径等方面有所不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谈到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时曾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把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推出一揽子计划,目标是替代部分现金。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是纸币的数字化替代,是“人民币的数字化”。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与纸币完全相同,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
易纲介绍,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高效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民众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数字人民币如何使用?
纸币每个人都可以花,但数字化之后如何使用,让很多人对数字人民币感到好奇。
事实上,随着移动支付深度融入我们日常生活,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穆长春曾这样描述使用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数字钱包,甚至不需要网络,只要手机有电,我们就能将两部手机“碰”在一起,将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这与目前的“波”等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很相似,但有不同,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时可能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而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转账仍需绑定银行卡。
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有什么区别?
当央行宣布开始研发数字货币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以为是要推出自己版本的“比特币”。
易纲此前明确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没有预先设定的技术路线,可以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择优,可以考虑区块链技术,也可以采用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新技术,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见,区块链是数字人民币发展考虑的一种技术路线,但绝不是唯一选择。此前,曾有机构借用中国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法定数字货币”。对此,央行也发表声明称,并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近年来,区块链吸引了大批企业与资本介入,与之相关的“加密货币”也成为热词。一方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收获了一批执着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打着区块链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屡屡被曝光。
基于此,多位专家直言,数字货币的未来必须与“炒币”划清界限。穆长春也强调,要坚持“花币不炒币”。可见,数字人民币是用来流通的,不是用来“炒币”赚钱的。
什么时候能用上数字人民币?
央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联合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研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数字人民币的真面目?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数字人民币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开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将首先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进行试点。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或许能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见到它”。
事实上,在研发测试过程中,就曾不止一次传出数字人民币将正式推出的传闻。央行也多次解释,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并不代表数字人民币将正式推出。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的商业运作,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数字货币的实际使用需要经过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的检验,还必须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监管要求,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评估和风险防范。因此,央行多次表示,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没有时间表。
央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视频会议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已顺利启动,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数字人民币能够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