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由一系列以密码学方式联结并保护的交易记录(又称区块),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是利用密码学的方法生成的一串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包含一批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2 基础设施
一般而言,区块链体系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数据加密、时间戳等相关技术;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输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封装了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融入区块链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主要封装了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各类应用场景和案例。在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以及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
3 发展历史
区块链 – 最初的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一个称为区块的记录列表,该列表不断增长且排列整齐。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和指向前一个区块的链接:区块链旨在使数据不可更改 — 一旦记录,区块中的数据就无法逆转。
区块链被设计为一种保障措施,例如高度容错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区块链可实现混合一致性。这使得区块链适合记录事件、所有权、医疗记录和其他需要数据收集、身份管理、交易流管理和出处管理的活动。区块链在金融脱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对引导全球贸易有着巨大影响。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中本聪于 2008 年提出。在随后的几年中,它成为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所有交易的公共账本。通过利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区块链数据库能够自我管理。为比特币发明的区块链使其成为第一个解决重复支出问题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设计已成为其他应用程序的灵感来源。
1991年,哈伯和W.斯科特首次提出区块链加密保护产品,随后Ross J.和Bruce & John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发表了这一产品。与此同时,尼克·萨博在1998年对电子货币去中心化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他称之为比特黄金。2000年,康斯特发表了加密保护链统一理论,并提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
区块链格式最早在比特币中使用,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使数据库安全,而无需信任行政机构。2008年10月,在中本聪的原始论文中,“区块”和“链”两个词是分开使用的,当它们被广泛使用时,它们被合并起来称为区块链。直到2016年,它们才成为一个词:“区块链”。2014年8月,比特币区块链文件的大小达到了20千兆字节。
到 2014 年,“区块链 2.0”成为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库的术语。经济学家认为第二代可编程区块链具有“一种编程语言,允许用户编写更复杂、更智能的协议,这样当利润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就可以从已完成的运输订单或共享证书中获得分红”。区块链 2.0 技术绕过了交易和“在价值交换中仲裁金钱和信息的中介”。它们被用来保护人们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保护隐私,允许人们“将他们的信息货币化”,并有能力确保知识产权所有者获得利益。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可以存储一个人的“永久数字身份和图像”,并为“社会财富分配可能不均”提供解决方案。14-15 截至 2016 年,区块链 2.0 仍然需要链下交易才能通过,允许任何“基于时间或市场条件的外部数据或事件与区块链交互”。
2016年,俄罗斯联邦中央证券局(NSD)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试点项目。许多在音乐行业拥有监管权的机构已经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收取版税和管理版权的测试模型。2016年7月,IBM在新加坡开设了区块链创新研究中心。2016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工作组召开会议,讨论区块链的政府治理模式发展。创新理论发展调查显示,2016年区块链在经济领域的使用率为13.5%,已进入早期发展阶段。2016年,行业贸易组织共同成立了全球区块链论坛,即电子商务商会的前身。
这一概念是在中本聪的白皮书中提出的,中本聪创造了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中留下了一句永远无法修改的话:
“《泰晤士报》2009 年 1 月 3 日报道,银行濒临破产。”
这成为了当天《泰晤士报》头版头条,因为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对银行业危机进行第二次救助。
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性证明确保第一个区块链生成的时间和当时发生的事件被永久保存。
2015年,比特币公司BTCC推出了一项名为“千年链”的区块链镌刻服务,就是利用了上述原理,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将文字镌刻在区块链上,永久保存。
数字货币目前的状况是百花齐放,常见的有:, ...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宣布数字货币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议肯定了数字货币在减少传统货币发行量方面的价值,并表示央行正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的表态大大增强了数字货币行业的信心。这是自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央行首次对数字货币表态明确。
2016年12月20日,数字货币联盟——中国数字货币联盟与研究院正式成立,火币为联合发起单位之一。
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的发展比作互联网本身的发展,未来互联网上会形成一个叫——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基于区块链的。它的前身是,也就是传统金融从私链、行业链(局域网)开始,串联从公链(广域网)开始,都表达同一个概念——数字资产(Asset),最后汇聚到一个中间的平衡点。
区块链的发展方式是:
▪ 区块链1.0——数字货币
▪ 区块链 2.0 — 智能合约
▪ 区块链3.0——分布式社会
4 发展前景
区块链从中本聪的比特币开始诞生,从2009年开始,各种类似比特币的数字货币相继出现,这些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区块链。
数字货币目前的状况是百花齐放,常见的有:、、、除了货币应用之外,还有各种衍生应用,比如NXT、SIA、、、、等等。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宣布数字货币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议肯定了数字货币在减少传统货币发行量方面的价值,并表示央行正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中国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创始人李林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的表态大大增强了数字货币行业的信心。这是自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央行首次对数字货币表态明确。
2016年12月20日,数字货币联盟——中国数字货币联盟与研究院正式成立,火币为联合发起单位之一。
可以使用区块链的一些领域包括:
▪ 智能合约
▪ 证券交易
▪ 电子商务
▪ 物联网
▪ 社交沟通
▪ 文件存储
▪ 存在证明
▪ 身份验证
▪ 股权众筹
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的发展比作互联网本身的发展,未来互联网上会形成一个叫——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基于区块链的。它的前身是,也就是传统金融从私链、行业链(局域网)开始,串联从公链(广域网)开始,都表达同一个概念——数字资产(),最后汇聚到一个中间的平衡点。
区块链的发展方式是:
▪ 区块链1.0——数字货币
▪ 区块链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
▪ 区块链3.0——DAO、DAC(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区块链大社会(科学、医疗、教育等,区块链+人工智能)。
技术专利
2018 年 3 月,汤森路透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数据库整理的数据显示,2017 年提交的 406 份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去年,区块链领域的专利申请增长了两倍。区块链有很多用途,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到追踪中国的散养肉鸡。专门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不包括在区块链专利类别中)在 2017 年增长了 16%,达到 602 份。中国在 2017 年申请了 225 项区块链专利,而 2016 年为 59 项,其次是美国(去年为 91 项,2016 年为 21 项)和澳大利亚(去年为 13 项,2016 年为 19 项)。
区块链课程
2018年3月31日,“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开发实践”正式走进高校课堂,首门课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开讲。
2018年12月,东京大学正式开设了区块链课程,该课程将被称为“区块链创新捐赠课程”,并将持续到2021年底,该课程具体希望专注于如何将区块链用于社会目的。
5 基本分类
区块链分为三类,在火币发行的《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其中,混合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可以被认为是广义的私有链:
公有区块链
公有链是指世界上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交易可以被区块链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公有链是最早出现的区块链,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区块链,各大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公有链,全世界只有一条与该货币对应的区块链。
联合(行业)区块链
行业区块链:在某个群体内指定多个预选节点作为记账人,每个区块的生成由所有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无法查询记账过程(本质还是托管记账,但变成了分布式记账,预选节点数量以及如何确定每个区块的记账人成为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开放API进行有限的查询。
私有区块链
私有链:只用区块链的普通账本技术记账,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对区块链有独占的写入权限。这种链与其他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区别。目前保守的巨头(传统金融)想尝试私有链,而公链的应用已经产业化,而私有链的应用产品还在探索中。
6 个基本功能
去中心化
由于区块链采用分布式记账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何一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区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
得益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比特币也具备了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在火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联合新浪科技发布的《2014-2016年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中有详细介绍。
开放性
系统具有开放性,除了交易双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保存外,区块链数据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开发相关应用,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
区块链通过基于共识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可以在无需信任的环境下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从而把对“人”的信任变为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的干预都不会产生影响。
信息不可篡改
信息一旦被验证并加入区块链,就会被永久保存。除非能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 51% 的节点,否则对单个节点上的数据库的修改将无效。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数据交互是去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将自行决定行为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双方无需公开身份即可获得对方的信任,这对于信用的积累非常有帮助。
7 基本规则 存储就是全部数据,就是资产 行为就是挖矿 Token就是奖励Token,就是信用 代码就是合约 节点就是渠道 社区就是组织 共识就是法律 8 应用行业 艺术行业 法律行业 开发行业 房地产行业 物联网行业 保险行业 9 分类
区块链分为三类,在《区块链:定义未来货币发行的新金融经济格局》一书中有详细介绍,其中混合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私链。
公有区块链
公有链是指世界上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交易可以被区块链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公有链是最早出现的区块链,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区块链,各大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链,全球只有一条与该货币对应的区块链。
联合区块链
行业区块链(区块):在某个群体内指定多个预选节点作为记账人,每个区块的生成由所有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无法查询记账过程(本质还是托管记账,但变成了分布式记账,预选节点数量以及如何确定每个区块的记账人成为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开放API进行有限的查询。
私有区块链
私有链():只用区块链的通用账本技术记账,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个人,对区块链有独占的写入权限,这种链与其他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区别。()保守的巨头(传统金融)都想尝试私有链,而公链的应用已经产业化,而私有链的应用产品还在探索中。
最后我想说:我是一名开发工程师。
我整理了一套最新的系统学习教程。
如果你想要这些信息,可以关注并私信编辑“01”(免费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