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正式接入数字人民币
1、2023年6月,PI宣布正式接入数字人民币,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DC/EP)的合作伙伴之一。这意味着PI用户可以直接用PI兑换数字人民币,也可以用数字人民币购买PI,从而实现两种数字货币的互通流通。
2、此举对PI和数字人民币都有积极意义。对PI而言,接入数字人民币可以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和商户加入其生态,提升其价值和竞争力。对数字人民币而言,接入PI可以扩大其应用场景和覆盖面,增加其多样性和灵活性,促进其创新发展。
3、PI 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数字货币,由斯坦福大学一群博士生于 2019 年创立。PI 的目标是让普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参与数字货币的挖矿和交易,从而实现更加民主和包容的金融体系。
新型数字人民币欺诈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在权威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广数字人民币,中国政府正在多地开展试点工作。然而,随着数字人民币的火爆,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陌生和好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诈骗活动,从而骗取公众的财产和个人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字人民币骗局:
1、冒充公安、检察、司法机关诈骗:
他们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等,以涉嫌洗钱、影响贷款信用等理由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或证明自己无罪,引导受害者注册数字人民币App,通过屏幕分享或视频转录等方式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再将受害者银行卡内的资金兑换成数字人民币,转入其他钱包,这种诈骗手段可能使受害者损失数百万元。
2.杀猪骗局:
他们通过社交软件或平台结识受害者,建立信任关系,以爱情、投资、合作等名义吸引受害者,以数字人民币为噱头,让受害者安装特定APP或扫描特定二维码,再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或缴纳押金、手续费等,最终销声匿迹。
3.投资金融诈骗:
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一些以“数字货币DCEP学习群”或“数字人民币理财群”为名的群,声称由商业银行和民间机构联合推广数字货币,提供“E-CNY”支付码供受害人参与,并承诺高额收益和现金返还,鼓励受害人向好友、商家推广,并收取入群费、会员费等。一旦骗局得逞,受害人的资金被骗走,不法分子便会逃之夭夭。此外,他们还会捏造新闻稿、虚假见面会场景等,混淆消费者。
4、中奖短信诈骗:
诈骗分子发送大量“数字人民币预约成功”的确认短信,等待受害人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余额、密码、身份信息、手机号等,然后要求受害人转账体验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并迅速将资金转入自己的账户。
5. 账户恢复欺诈:
在数字人民币相关社交平台上,一些用户声称提供可以回收数字人民币红包或某种账户的套现通道,并承诺高额收益。然而,这些交易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泄露个人金融隐私信息、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
以上内容是对“数字人民币”两个相关问题的解答。为避免成为数字人民币诈骗的受害者,公众应加强对数字人民币的了解,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邀请和承诺。同时,如遇到任何可疑情况,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